让脱贫攻坚惠泽残疾儿童少年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统计显示,在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贫困残疾人口约占10%。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技能、机会不均等原因影响,残疾人脱贫致富成为脱贫攻坚的艰难战役。四川是人口大省,有残疾人622.3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7.6%,高于全国6.2%的平均水平,残疾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确保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意义重大。近年来,四川省将教育支撑残疾人脱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的整体战略部署,先后出台《四川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狠抓残疾人教育脱贫攻坚关键环节,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人人有学上”的目标。
大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四川省有45个深度贫困地区,其中42个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这些地区具有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等特点,加之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固有的观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问题一直是难中之难。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四川省着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除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完成深度贫困地区6个30万人口以上县建特殊教育学校任务外,还分区域布局推动30万人口以下县建8所特教学校,招收片区内残疾学生。截至2020年上半年,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共建成14所特殊教育学校,切实解决了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地区少数民族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问题。
建好资源教室,确保贫困地区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留住学好。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是确保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高质量接受教育的关键支撑。过去,四川省把资源教室几乎都建在省内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为确保贫困地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留得住、学得好,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省所有招收5人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不足5人的按片区设置能辐射所有随班就读学生的资源教室,并将资源教室纳入学校统一管理,配备专兼职教师,在开放时间、经费投入、日常管理以及职能职责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资源教室发挥作用。今年,全省贫困地区所有招收5人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基本完成了资源教室建设任务,有效避免了随班就读学生的“隐性辍学”。
抓好送教上门,为重度残疾学生提供平等教育机会。为充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切实解决贫困地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难题,真正做到“一个也不能少”。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残联联合发文,推动全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规范管理流程。根据要求,辖区内学校为每个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课时,每学年不少于50课时。以地震灾区、深度贫困地区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例,为给辖区内13名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学校专门成立送教上门工作小组,制定《送教上门工作制度》和《送教上门工作手册》。教师克服山高路险、人手和经费紧张等困难,严格按照要求坚持送教上门,为重度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学科文化知识教学以及家庭教养指导等服务。
狠抓控辍保学,不让一个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失学。在由县长、乡长、村长、校长、家长共同负责的控辍保学“五长责任制”推进下,四川省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全面摸清、重点调查、重点监测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底数和入学情况,坚持优先帮扶、精准扶贫,切实做到“一生一案”,狠抓控辍保学。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四川省以特殊教育学校集中就读一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一批、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一批等多种安置形式,保障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以深度贫困县雷波县为例,该县常住人口有24.7万人。在控辍保学工作推进下,全县在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人数达到400余名。其中,少数学生以寄宿制的方式就读于西昌市特殊教育学校,230余名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其余学生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多种教育安置形式切实保障了深度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人人有学上”。
多渠道资助,补齐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短板。为给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近年来四川省统筹资金,通过实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补齐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短板。2016-2018年间,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达1800余名,补齐了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短板。
(来源:《中国教师报》2020年08月26日第14版;作者:黄汝倩,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