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市州动态>详细内容

市州动态

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专家在沪交流“上海经验”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26 12:29:01 浏览次数: 【字体:

新华网上海8月23日电(记者郭敬丹 吴振东)海派课堂是怎样教好数学的?上海学生如何获得了公平、均衡的数学学习体验?22日,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市市西中学举行,来自全国的250余名数学教育专家和教研员齐聚上海,交流上海的数学教学改革经验。

近年来,上海学生和教师两度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表现优异,引发了国际教育同行的密切关注。2012年,上海第二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行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在数学科目上以613分的平均成绩夺冠,高出第二名新加坡足足40分。

“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目共睹,中国的数学教学法值得英国去揣摩、体会、学习和借鉴。”英国教育部负责学校改革的国务大臣尼克?吉布说。

那么,上海的数学教育改革,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经验和秘密?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认为,在近30年的上海数学教育改革的积淀过程中,上海至少形成了三条重要经验,即连贯一致的改革思路、海派文化的数学课堂、强而有力的教研与教师队伍。

1988年,国家教委委托上海市编制一套供经济发达地区使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标志着上海“一期课改”发端。1997年,上海启动“二期课改”,率先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发布了《进入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绘就了上海数学教育改革蓝图。

“削支强干”、“增加数学课程的可选择性”,上海开展的数学课改力求“轻负高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黄华举例道,上海“削弱”了高中教学内容中繁分子的运算、根式运算及三次方公式等内容,强化了平面几何的部分,力求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

“学数学,一定要让学生觉得有趣、好玩。”一线教师的这一经验之谈,背后有着严谨的理论支撑,也离不开海派课堂的精心打造。史宁生强调,“课改一定要落实到课堂,不能在上面飘着。”

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三年级的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数学老师郑汝洁用一场精彩的24点游戏,带领孩子们走进数学的神奇世界。两张牌、三张牌、四张扑克牌凑24点,谁的组合方法更多?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巩固了四则运算法则。下课铃响起,同学们和“观战”的英国代表团都意犹未尽。

此外,专家也认为,上海的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是对上衔接顶层设计、对下衔接课堂操作的纽带,强而有力的教研机制,已被西方教育界人士普遍视作“中国国宝级教育经验”。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指出,上海的数学教育始终关注数学的育人价值,也重视整体育人环境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学生不能总是做题的时间太多、做事的时间太少,要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能力,同时充分发展数学的应用、实践能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